近年来,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聚焦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、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,通过强化志愿服务、强化建章立制、强化引领带动三大举措,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,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。
一是强化志愿服务。进一步规范文明实践阵地建设,围绕“文明实践+”的工作思路,以“学雷锋日”“公民道德日”“三个十小事宣传”等为契机,紧扣重要节日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,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,组织志愿者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和意义,倡导文明新风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,发布“移风易俗倡议书”“文明十小事”等主题宣传海报等,着力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。
二是强化建章立制。将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,健全制度机制,全覆盖完成17个村村规民约修定,将拒绝高价彩礼、控制酒席规模、规范红白喜事、倡导移风易俗修纳入村规民约,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送戏下乡、小品演出等活动,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群众生活中,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思想,争做新农村的文明践行者。
三是强化引领带动。挖掘群众身边践行移风易俗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,把支持移风易俗、弘扬时代新风作为推选道德模范、评选好媳妇、文明家庭、当代乡贤、善行义举等的前置条件,发动党员干部、道德模范、好媳妇等带头抵制相互攀比、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,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、破旧俗、树新风,形成“弘扬最美、学习最美、争当最美”的社会新风尚。推行“积分制”管理,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、文明宣传等行为量化赋分,通过“爱心超市”兑换生活用品,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。